“这地面下陷得能养鱼了!肯定是你们改造下水管弄的”“本来土就松,凭啥赖我们”……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恩和社区里,托管中心老板杨某指着门前塌陷的地面,与隔壁酒店负责人吵得面红耳赤。7月22日,这场因地面塌陷引发的纠纷,被社区“移动办公桌”悄然化解了。
当天,矛盾刚露头时,社区网格员就得到了消息,迅速带着笔记本蹲在了现场。他们丈量着塌陷面积、拍摄积水照片,连商户相互争执时的语气神态都记在了本子上。“不能等矛盾发酵!”社区“移动调解队”当即决定:把办公桌搬到纠纷现场。
调解时,双方剑拔弩张。杨某拍着桌子细数损失:“自从地面下陷了,孩子们进出危险,家长都不敢送来了!”酒店方负责人也据理力争:“我们只是换了段水管,凭啥背这黑锅?”调解员没急着下结论,反倒拉着双方围着塌陷处反复查看。“您看这裂缝走向,确实和管道改造范围重合”“但这老城区地面本就疏松,雨水浸泡也是诱因”,专业分析让双方情绪渐渐平复。
“要是孩子在这儿摔了,你们两家都脱不了干系。”调解员的话点醒了众人。他们趁热打铁组织“现场协商会”,算清了两笔账:一笔是维修成本账,一笔是邻里关系账。经过拉锯后,酒店方负责人主动表态:“修!我们来承担费用!”
7月23日,看着维修后平整的地面,杨某感慨着:“以前总觉得社区调解是和稀泥,这次眼见为实,他们是在真心实意为我们化解矛盾。”如今两家商户不仅握手言和,还约定轮流清扫公共区域。
这张会“移动”的办公桌,藏着社区治理的大智慧。从网格员“哨点预警”,到现场调解、跟踪回访,环环相扣的机制让“小事不出网格”落地生根。恩和社区党支部书记高淑琴说:“这桌子没抽屉,却能装下群众的急难愁盼;没固定位置,却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。”(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 实习生 王淅坤)